手机版 登录 注册
文字大小
夜间模式
片汤集

作者:齐秋

编辑:气球

“祝允哲与岳飞”故事的演化
2023-03-13


上世纪80年代,有人在浙江江山县发现了《须江郎峰祝氏世谱》《祝氏宗谱》,里边记述了南宋初,祝允哲与岳飞唱和《满江红》词,以及岳飞冤案时,祝允哲为了营救岳飞,用全家七十余口人作保,在岳飞死后也很快死去的故事。


这些全都是祝氏后人在清末编出来的。



按某些文章说,这个族谱里,记载了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和祝允哲唱和的两首《满江红》词,后来人们熟悉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糅合这两首词写出来的。

与祝允哲述怀   岳飞

调寄《满江红》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

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阒。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

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允哲公和岳元帅述怀

原调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

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

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见图1、图2

卷十四诗词歌赋17祝允哲岳飞唱和.jpg

图1:民国乙卯(1915)《祝氏世谱》


岳飞满江红写怀新证1.png

图2:1986年《岳飞<满江红·写怀>新证》截图


宋代文化史料的资料化问题.png

图3:1998年《论宋代文化研究的战略发展——关于宋代文化史料的资料化问题》


而随着2023年春节电影半河绿上映,有七字ID科普岳飞被冤杀时的南宋朝堂历史细节,这本是好事,但在真实历史里插入这么一条实在是不妥的。

可信史料已经不少了,不需要添加伪造的文字,这样反而降低说服力。


再重复一遍:

祝允哲和岳飞唱和《满江红》、试图营救岳飞,乃至祝允哲的官职经历,这些全都是祝氏后人在清末编出来的。



相关文章:

1986年,《南开学报》,李庄临、毛永国《岳飞<满江红·写怀>新证》。

以民国时期的《祝氏族谱》为证据,证明《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根据岳飞和祝允哲唱和的两首《满江红》改编的。


1988年,《文学遗产》,周少雄《祝氏谱及岳飞<满江红>词考议》。

用民国时期《祝氏族谱》上的序言,论证祝氏族谱是从唐朝开始修的,所以是真的。虽然也说祝允哲故事有“若干疑点”,但肯定是真的。


1998年,《宋代文化研究》,郭齐《论宋代文化研究的战略发展——关于宋代文化史料的资料化问题》。

此文将祝氏族谱所载祝允哲与岳飞唱和词当成真的,即图3截图。


1988年,《学术月刊》,朱瑞熙《<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是伪作》。

这篇文章从几方面已经将祝氏族谱里的问题说了。


(以上几篇文章都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下载,注册后可免费下载)


但《是伪作》非常绝对地说宋朝没有祝允哲这个人,被人抓住这条,从明朝《江山县志》、清朝《浙江通史》里找到进士榜,里边北宋元符年间进士榜里,确实有祝允哲的名字。

有人就觉得既然宋朝有这个人,那就证明族谱是对的。

祝氏祖上有这个人,和后代子孙编造故事不矛盾。



我不从文学角度说这几首《满江红》怎么样,毕竟我觉得岳飞文学水平不低,不至于写出和祝允哲唱和的这种劣质文字。但也有人觉得武将文化水平就不该高,所以可以写出这种文字。

也不说所谓唱和词的文字里各种历史漏洞,毕竟有人说这些是文学创作,都可以虚指。

我从“祝允哲”这个人的故事说吧,而且就从祝氏族谱里说。


从现存的祝氏族谱的演化里,也能看出,“祝允哲”的故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丰满:

从只有名字和科举信息,到有官职,到有自己小传(即救岳飞故事),到有所谓封官诏书和墓志,到有与岳飞的唱和词作。

而所谓祝允哲与岳飞唱和词,最早出现时间可能在同治光绪时期,甚至可能晚至民国初才出现,现存最早的见于1915年的族谱,但很快就被祝氏自己抛弃,在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修谱,1947年版里,祝允哲救岳飞故事仍然存在,但这两首唱和词已经消失。


先说一下,现存族谱里的历次修谱序言,从文字到署名,明清之前的,基本都是伪造。这句话不只适用于祝氏族谱。

郎峰祝氏族谱体例一直比较统一:历代序言、各个世系的排列,族内重要人物的传记、重要人物的诗词歌赋、官府封官的敕书、宗祠田亩坟墓族规等。

所谓族内重要人物,就是族里历代当大官的名人、本世系的始祖、本地乡贤、朝廷册封的忠臣孝子节妇之类。

郎峰祝氏分出不少支派,有钱有力的也会编自己这一派的族谱,即使经过战乱,也保存下来一些,既有大宗的,也有各小宗的。

目前可考的祝氏族谱,最早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须江郎峰祝氏世谱》,仅存1册,对祝允哲故事演变无意义。

之后是清朝嘉庆年间的《须江郎峰祝氏世谱》,现存8册,虽然是残本,但有祝臣、祝允哲父子名字的世系表。


祝允哲的父亲祝臣,是郎峰祝氏公认共祖之一。

祝臣在族谱里记为北宋人,生活于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时期,作为郎峰祝氏开创式人物,最晚在明朝天启年间已经有了“少师、上柱国、宣国公、谥文忠”的记载。

祝臣的官职经历显然也是编造的,但编造时间比较早,并且作为当地名人,在明朝就被写入《江山县志》。

本地历史上有名人大官,不论真假,县志里收入是正常的。

在明清时期的历次《江山县志》里,“祝允哲”始终只在进士榜里有个名字和官职,再无其他。


回到嘉庆世谱,现存8册里,卷十五模溪世系表,祝臣、祝允哲父子的世系见图4

00嘉庆63-祝允哲.png

图4:嘉庆世谱


祝臣有四个儿子,长幼排序:祝允闻、祝允初、祝允美、祝允哲。

祝臣、祝允闻都“有传”,祝允哲没有,他有其他分支世系,但没有自己单独的传记。


模溪世系序言里,称祝臣四个儿子“俱正奉大夫”,这是祝允哲在嘉庆世谱里的地位,即著名人物祝臣的儿子之一。

如果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祝允哲的更多故事,会忘了记下来吗?至少给人家一个传记吧。

没有。

可以说,嘉庆时期,还没有编出祝允哲更多事迹,所以他只是作为祝臣的儿子和某一支系的祖先存在。


倒是嘉庆时期族谱里有个人的故事和祝允哲类似:

祝师说:“建炎二年进士,由内阁中书屡官吏部郎中、黄门侍郎,劾秦桧通番陷忠,谪广东,未几而卒,韩世忠以诗寄吊”。



不过到了同治光绪时期的祝氏世谱里,祝允哲的故事已经完整了。

这两版保存下来的各个支系的序言,基本一致,合在一起说吧。

同治时期的祝氏世谱,按介绍是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版,现存38册。

但是我翻了之后发现,里边介绍某代某人生卒年时,还有同治七年(1868年)下葬的记载,那么显然这一版在同治五年之后还有修订补充,但没有更改印刻的相关时间。

另有一部光绪年间的祝氏世谱,介绍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现存47册。

但翻了内文,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纪年。

总之,同光时期,祝氏修了不止一次谱。并且,同治时期的修谱规模比较大,收入的支流世系更多,基本统合了江山的所有祝氏家族。

在同光时期族谱序言里,可知咸丰时期“粤匪肆虐”,导致宗祠被毁、族谱残缺,因此重修。

咸丰之前的族谱被毁了,这给了同光时期祝氏各个支系一个非常好的重塑历史的机会,众多祝氏古代名人故事大约是这个时期共同编出来的。

但同光时期的族谱没有完整保留下来,缺少诗词歌赋卷,因此也看不到祝允哲和岳飞唱和词。只能做个推测,如果有唱和词,最早就是这一时期的了。

而目前保留诗词歌赋卷的族谱,最早的是1915版

祝氏族谱另有1937版、1947版,1947版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修谱,这次修谱,祝允哲岳飞唱和词并没有收入。


在现存的同光时期族谱里,祝允哲有了自己的行传,地位明显上升。

在以祝允哲兄弟为祖先的各个支系的族谱里,不止一次提到祝允哲。

嘉田系的序言里,提到“少师上柱国宣国文忠公”的四子“大制参讳允哲公”,云云。

黄荆垅系的序言里,“允哲第进士,授武翊卫大制参”。

按说祝允哲是两宋之交的重要官员,又和岳飞有来往唱和,应该是族谱里的重要人物了吧。

不,祝氏族谱里,两宋之交时,被奉为某一支系祖先,当过官的人很多,和岳飞、韩世忠、刘子羽一起作战的,弹劾蔡京、童贯、秦桧的,陪二圣一起“北狩”的……全都有。

祝允哲,在祝氏族谱里,既重要也不重要,他是某几个支派认的祖宗之一,但和他类似地位的人还有不少。

在不同支系的人物行传里,与祝允哲同时代的祝氏族人事迹简单列一下,挂一漏万:

祝师说:“建炎二年进士,由内阁中书屡官吏部郎中、黄门侍郎,劾秦桧通番陷忠,谪广东,未几而卒,韩世忠以诗寄吊”。

祝和中:绍兴元年任“荆襄转运使”。

祝忠旌:“从岳少保征金,屡建军功,任定远将军,留守柳州”。

祝泽民:“从韩蕲王征讨,迭迁敦武校尉,韩罢,令领军镇守牧州”。

祝大任:“累迁兵部军器司主事,伏阙代岳少保罪,谪九江理问司……绍兴十五年,部考贤良,特升凤翔同知,十七年擢授凤翔知府”。

祝旌祖:“以武中式,初授信义校尉,驻防台州,擢朱仙镇都统将军,以岳少保军临勤王,会商定计破金,捷后仍驻防于此,而岳前行出胜。绍兴十一年诏岳班师,以公(指祝旌祖)移镇金边城,明年金贼困城,救兵不至,闭城效死报国,赠劲节上将军”。

祝彦圣:“绍兴二年,钦督转运,应济刘子羽伐金。”“绍兴六年,权奸秦桧通番,滞不粮应,伏阙请粮济胜,钦点都城巡街御史。”“常思二帝,恨极金仇未报,心迷失所,以妣氏金,欲杀之,幸有素所契服至戚劝之,始悟。”——因为老婆姓金,所以要杀她……

祝彦中:“靖康元年,管理黄河粮船事务兼调运济大征河北军饷,明年,告急拨粮表章迭进十二道,奸匿缓延,星驰磁城见驾,仓促从帝幸汉中。驰韩营相谋勤王之策,及南渡已定,遂退归隐庭”。

祝允治:“武科策钺中式,授河北武信校尉,击贼屡功,迭升都阃将军,督理征讨前营军务,麾从岳少保讨金,功纪甚多,诏少保班师,钦公留守朱仙镇,未几疾卒”。

……

再看祝允哲的故事:

元符三年进士, 由龙图阁中书郎,屡官武翊卫大制参,督理江广军务。建炎元年,天下勤王,准韩元帅咨,以太后命,领军屯于宣威,驻防接应,因未得与金贼交锋以灭寇而迎二帝。绍兴元年,拜表请诛秦桧,谪潮州推官。十一年,吏部尚书陈旦题公才品端伟,钦复前职,召见简任。负诏而之富阳境,闻岳少保父子既杀,恸然而晕,扶苏遂疾,寓富邑养病,未几而卒。秦桧使吊问曰:“制参临终却有何言?”答谓制参临终撑眼太息而言曰:“少保之死,二帝已矣。”

生宋熙宁二年乙酉八月初三日,终宋绍兴十一年辛酉十一月十五日。


祝允哲所谓《请保良将疏》:

为乞保良将,以复二帝,以取中原事。臣闻国余三户,可以亡秦,田有一成,卒能祀夏,况有赤心报国之臣,智勇熊罴之将,谓不足诛金贼,而迎二帝复御者耶?何乃敛兵待和,缓二帝放于沙漠,使贼寇渐肆,诸夏变夷也哉。

夫贼宜讨不宜和,且亦不当和而当战。臣虽至愚,然于理势筹之熟矣。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唇腐齿落,不见成功,至次师平江,而贼兵数十万众即震怖不敢南下,及岳飞朱仙之战,取级数万,金贼仓皇,已思北遁。此和议与治兵其效可概见者。乃陛下惑于和议之谋,奸臣敢矫天子之命,致使岳飞之功,弃于垂成,金寇复还,两京再失。奸臣误国之罪已不容诛矣。况复诬以叛逆,指功为罪,搜罗形影之语,置岳氏父子于非辜,闻者涕垂,功臣发指。

臣愿陛下俯察岳飞之无罪,斩误国之奸臣,复兴六月之师,以恢中原于一土,复二帝于九重,诚无愧乎百六十余年列圣之贻谋,而天下万民亦必欢呼庆幸矣。夫中原恢复之功,非岳飞不可,而岳飞父子,必非有叛国之心者。若陛下有疑乎飞,臣哲甘以七十口家眷投入大理狱,代飞父子出征,使飞而能立功,则赦臣无罪,若飞而败绩,则诛臣家七十口肆诸市朝,臣亦快然无憾。

伏乞陛下照察愚悃,即颁恩诏,以臣属代飞缧絏之禁。钦飞出师,犁庭扫穴,即二帝幸甚,社稷幸甚,臣亦不胜幸甚。冒死上奏,俯伏待命替罪之至。

祝允哲保良将3七十口.png

图5:1937年郎峰六川祝氏族谱


抄同族弹劾秦桧被谪的故事,还抄历史上著名的宗正卿、齐安郡王赵士(亻褭)(音鸟)营救岳飞的名言:“臣以百口保飞无他。”

这个百口保之的故事就在《宋史》里,虽然也是事后追忆,但总有些根据,总比祝允哲这个故事靠谱。


还有祝允哲受封“武翊卫大制参”的诏书:

《宋钦宗钦以允哲公为大制参敕》

靖康元年

敕曰:朕闻兵法守所不攻,政典预于先事,朕遭不造,边要若雷, 虽廷臣同御侮之心, 而分镇犹为不给。联惟荆襄,江广之咽喉,亦属要地,虽设武诩卫,置军守镇,然犹虑其新军初作,什伍未娴,万一远水不救,则将如何?朕甚虑焉。特加制参,以统维军事,但斯任非经纬全才者,不可以职,非忠良济美者,不可以任,朕察尔政议大夫祝允哲,发身儒肆,忠效国家,自随上皇亲驾征讨以来,营谋检点, 动出老成,任事忠贞,夙夜匪懈,朕甚嘉信。特以宠谕,命尔往副武诩卫大制参,督理江广粮饷,提督荆襄军务,锡之符敕,以为尔责。呜呼,万邦之怀,实维长子,三军之命,寄于一人。尔往其肃军政,以备不虞,抚此兆民,以安国本,勿多事以生变,毋怠忽以失机,其往钦之,朕言不再。特敕。


族谱里的祖先像赞、恩荣、爵谥、建白(向朝廷的进言奏疏)、丝纶(朝廷诏书)、诗词歌赋,各自成卷,是历代祖先从朝廷那里获得的荣耀,和祖先文治武功的展现。

郎峰祝氏的这些内容,明清之前的,基本都是编造的。

除了祝允哲与岳飞唱和词作,还有祝大任《送韩元帅(韩世忠)西征》,要不要都信了?

卷六诗10宋韩元帅.jpg

图6:1947郎峰魁潭祝氏族谱


北宋时期有祝常《请罢新法疏》,南宋初有祝允哲《允保良将疏》,有祝彦中《乞救边围疏》、祝璆《谏和劾奸疏》、祝师说《谏用兵疏》……

南宋初这几个上疏,全都是保岳飞诛秦桧迎二圣的内容。

尤其祝师说、祝大任,他们两个的故事和祝允哲如出一辙,都是向朝廷进言保岳飞劾秦桧,被贬谪,就因为没有和岳飞写唱和词,就没人理会啦~

还是要问,信了祝允哲的故事,要不要信这些人的?


隋朝薛道衡,唐朝姚崇、李白、韩愈、李商隐、陆贽,宋朝欧阳修、文彦博、苏轼、苏辙、吕蒙正、吕夷简、范仲淹、曾巩、杨时、朱熹、陆游、魏了翁、赵汝愚……历代名人和祝氏祖先来往,给祝氏祖先写诗、写序、写墓志等等。

真要信这些?


在某一谱系里,北宋祝臣向宋神宗进献祝氏家谱,得到皇帝“郎峰世家”御笔;在另一谱系里,变成祝臣向宋哲宗进献家谱,得到同样的御笔;又一谱系里,变成祝常、祝臣共同向皇帝进献家谱,得到同样御笔。

真要信这些?


在某一谱系里,有刻本写“雍正十年”的祭文,手写改成“同治十年”,差了百年时光。

真要信这些?


再回来看祝允哲,他在嘉庆时期只是祝臣四个儿子之一,在不同谱系表达里,或称祝臣“生四子,二子登进士”,祝允哲是两个登进士的儿子之一。

或称祝臣四子“俱正奉大夫”,或在县志里记录官职为“制参”。

到同光时期,官职变成“武翊卫大制参”,在祝臣四个儿子的表述里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唯二可能真实的,是祝允哲确实参加科举中进士,可能有“制参”这个官称。

这个武翊卫大制参的官职,是从“制参”想象出来的。至于其他,全都是编造。

至于和岳飞的故事,在1947年版之前,祝允哲在世系表里只列名字,传记在其他卷里,1947年版虽然删掉了祝允哲和岳飞的唱和词作,但在世系表里,给祝允哲增加了新的内容:

“进士、官大制参、与岳飞同掌军政”。

1947卷十九魁潭系纪3.jpg

图7:1947郎峰魁潭祝氏族谱


从一个普通制参,到大制参,到与岳飞同掌军政。

这样的故事演化,你们还信吗?



最后,还是稍微提一下祝允哲故事里的漏洞吧,各种历史常识错漏不说,就在祝允哲故事里,说祝允哲得到岳飞死去的消息后,没几天也去世了。但又写祝允哲去世时间是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岳飞什么时候被冤杀的?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编都没编圆,以至于拿这个当证据的人也只好说“存在若干疑点”。


关于祝允哲、祝允哲和岳飞唱和词作的故事,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面对这样的族谱信息,如果还是要信的话,我也没办法了。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否是岳飞本人创作,可以探讨,但是用这个所谓祝氏族谱里的所谓祝允哲和岳飞在绍兴三年的唱和词当证据,说岳飞后来把这两首词整合到一起,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怒发冲冠)作品,可以说,是对历史、对文学的不尊重。

岳飞的文学水平,仅《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就可以看出,是很高的。

先不论《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水平,只看所谓祝允哲、岳飞唱和的两首,说是词,都有些尴尬,毫无文学性可言。

当然这种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低,是非常主观的,不好从这方面强求每个人的认同。

但还是希望很多人能够抛弃“武将文学水平就是低,所以写得烂没关系”的概念,至少,不要把这个想法套到岳飞头上。


上世纪80年代,发现所谓祝氏族谱的人,是江山当地的老师,出于本地的荣耀,做出一些判断也算情有可原,但后来的更多的宋史研究者、爱好者,如果还用这个族谱当证据,去论证岳飞什么时候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就很可笑了。宋史科普的时候,把祝允哲救岳飞故事当真,用来记述岳飞去世前后的南宋朝廷,更是莫名其妙。

使用族谱研究历史,慎重、慎重,再慎重!



相关族谱信息,来自上海图书馆、国图数字馆、哈佛善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这篇文章本来可以更长、更完善,但我犯懒了,差不多也算是讲清楚了吧……

不要盲信族谱,不要让岳飞的文学水平拉低到清末底层文人的层次。

总之,希望大家多多转发,注明作者就好。



齐秋

2023年3月北京


游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