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森凛
编辑:落鱼
“明里还年轻,既没有真正爱过,也没有真正经历过死亡。”
在这句话之前,明里是我乐呵呵欣赏的又优秀又可爱的某人笔下角色,这句话之后,她是一部分的我自己。
前半句暂且不表,细说后半句。
我人生中第一次闻到死亡的气味,应该只有三四岁。
家属大院里搭起了灵棚,死者的照片两侧有帘子往后围,罩住了重重哭声:“你怎么就走了啊。”
我站在帘外,身边好像没有大人,但是非常清晰地知道,躺着的就是照片上的人,帘子后面是跟平日里活蹦乱跳世界泾渭分明的异域。
吓得一动都不敢动。
回家之后小声跟母亲说:“他们还问那个人怎么走了呢?”
母亲大笑:“那他答应了吗?”
“没有。”
想来也不能责怪母亲,文化禁忌让她并不会讨论这种话题,更何况是对着几岁的稚儿。
于我,则是初窥到某种永恒的流转,以什么为代价,什么人被选择,我承担不来的困惑与惶恐,在此刻,无枝可依。
这个片段如此明晰且长久,可能正是因为冥冥中有人在提醒我这一课有多重要,要记得补课。
补课的教室门年复一年地关着,小孩被捂着眼睛,遮着耳朵,跌跌撞撞路过了很多亲人的死亡。既不能谈论,也未曾目睹,死亡只能在想象里无限起舞,时而美丽,时而恐怖。
它会来,你知道它会来,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我会怎么滑向最后的结局呢?
是如艾玛一样,抽死神几个嘴巴子,战士一样上路。
是如ECHO一样,不主动,应第一声门响而去。
或者真的有那样的好运,一瞬间的意外不需要让我做任何决定,比如小颜(再次谴责作者)。
又或者,当个最消极的主动者,在极盛时刻主动选择?
我们在文字里探讨了一种又一种可能性,似乎可行又似乎都不会成为自己那绝无仅有的一次纵身一跃。
独行苦思太乏味了,如果可以,至少能在美酒良宵,跟爱的人,聊一聊:“你想怎么离开?”
也许你们会有一个缘分,一起点开最后一章,看完一起说出那句“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
然后,在死亡之前,先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