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 注册
文字大小
夜间模式
沧海浮末

作者:赤军

编辑:查内幕

第八章(四)终场落幕
2023-05-30

    沈惟敬被逮捕入狱以后,是否受到拷打和审问,史料并无记载,但就情理来推测,以他卑微的官职,恐怕拷讯是少不了的,但朝廷未必会委派什么官员去详查严问。

    因为在万历皇帝看来,这老匹夫的罪责是明摆着的,哪儿还用审问呢?六年前,倭寇侵朝,石星一力主和,说“关白之意只在封贡”,还推荐沈惟敬深通倭情,可以为使。结果朝廷封也封了,和也和了,倭寇却依然不肯退兵,反而继续盘踞朝鲜半岛,蠢蠢欲动,这难道不是石星的大罪吗?石星是主使者,作为其方针执行者的沈惟敬,难道独能够置身事外吗?

    说能把事情办成,结果却办不成,这就是欺君之罪,罪不可赦!

    不知道石星和沈惟敬在牢狱中究竟作何感想。他们一定会慨叹做事不易,伴君更如伴虎,在此前提下,石星会不会埋怨沈惟敬呢?若非当日沈惟敬通过袁同传来了“关白之意只在封贡”的建议,石星或许不会坚决主和,就算主和也找不到和日本人接洽的门路,可能会被迫倒向主战派吧,而倘若他坚决主战,或者不战不和没有定见,也不会落到今天这般下场了。

    但如果石星还算是个明白人,他应该不会怨怼沈惟敬。是战是和,只有万历皇帝能够拿绝对的主意,就连他石星也只是从旁赞画辅佐而已,沈惟敬只是一个执行者,他或许要负执行不力的责任,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他的见解,他的初衷就是错误的。倘若朝廷许封更许贡,或许和议早成,两个人都不会这般锒铛入狱。

    当然,他们都只是历史舞台上的小角色而已,历史将会如何发展,局势将会如何演变,他们都是看不清,道不明的,身入官场,种种风波狡诡,种种无妄之灾,早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才是。

    在沈惟敬来说,或许偶尔还会期盼前线战事不利,从而和议再兴,他有机会重见天日吧——身陷牢狱之中,正当生死关头,或许某些时候民族大义会被本身的私利所蒙蔽,况且,原本不过一介平民百姓、一介私商出身的嘉兴“无赖”,他本就没有什么民族大义可言。

    只是,虽然明军在前线两次遭逢大败,但石星既已被捕,主和派就再无卷土重来的希望了。况且,万历皇帝自认为受到了丰臣秀吉的欺骗和侮辱,即便掏空国库,横尸遍野,他也绝不肯再后退一步,而誓要把这场战争打到终结。

    而在日本方面,十万大军长期滞留朝鲜半岛,费尽心机也难以再得寸土,国家实力、百姓利益所受到的损害,丝毫也不比明朝来得轻。丰臣秀吉一开始想要扬威异域,后来退一步只想获得与中国贸易的实利,结果两着棋全都失败,丝毫也看不到天边的曙光,内忧外患接踵而来,他又羞又气,终于在1598年八月十八日(农历七月九日)的凌晨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是邢玠发动对日军失败的全面进攻前一个月所发生的事情。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人就开会商议,下令日军全部从朝鲜半岛撤离,彻底结束这场毫无胜利前景的战争。消息被明朝官员侦获,于是万历皇帝下令前线各路兵马全面出击,扫荡残倭。

    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著名的露梁海战。

    十一月,明军分道南下,果然发现日军正在陆续上船撤回国内。于是邢玠就命令陈璘率领明朝水师配合李舜臣的朝鲜水军,切断日军后撤的通路,陆军则以麻贵为主将,直向釜山、泗州等地汹涌杀去。日军的原计划是先都后撤到朝鲜南部的巨济岛,再从此地乘船回国,听说明军主力南下,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宗义智等将急忙率领一万兵马,乘坐战船五百余艘增援巨济岛。

    就这样,双方水军在露梁海峡展开了激战。恶战中,陈璘的副将、年逾七旬的老将邓子龙飞身跃入敌舰,挥刀猛杀,却不料友军误发火器烧着了这条敌船。李舜臣急忙乘船来救,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而邓子龙也终于伤重不治。

    虽有两将殉国,但在明、朝联军的迅猛攻势下,毫无斗志的日军终于大败亏输,五百条战船,最终只有五十条突出重围,逃回日本。残兵败将有泅水上岸的,都于次日被陈璘尽数剿灭。就这样,持续整整六年的抗日援朝战争,终于胜利地拉下了帷幕。


    石星是在战争结束后的次年死于狱中的,史书上并无记载他是病死还是自杀。而七旬老翁沈惟敬则是在三年以后,才由刑部判决死刑,押赴刑场砍下了他白发苍苍的头颅。

    对于沈惟敬此人,史书上一直记载为“无赖”,责备他并无外交才能却被任命为使臣,结果丧权辱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其实沈惟敬虽然不明智地主动投身到历史洪流中去,却并不象诡称借暹罗兵以袭日本的程鹏起那样,主动要求当官,主动要求出使,以石星为代表的明朝主和派用人不当,其实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况且,就和议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沈惟敬确实有辱国之嫌,却并没有做出,他也没有能量做出什么丧权的事情。

    还有人说,沈惟敬和小西行长相勾结,欺上瞒下,甚至伪造诏书,使得明朝惑于和议,而不能尽快结束援朝战争,甚至有人认定他本来就是日本派来中国的间谍。身为中国人,倘若成了日本间谍,那“汉奸”的大帽子就是扣定了的,可怜的沈惟敬,其实他并担不起如此严重的罪名。

    说沈惟敬伪造和议草案、诏书、称臣表,以及说沈惟敬是日本间谍,都并没有明确的证据,难以定案。

    事实上,沈惟敬只是一个不谙官场法则,不懂政局风云,一心只想完成封贡,进而解除禁海令,使家族得以复兴,使自己可以叶落归根的可怜的老人而已。他虽然并没有把整个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却也并没有危害国家的想法和有据可查的行动。说他愚蠢、无赖,说他根本不懂外交谈判却被硬扯上谈判桌,想用商人的那一套小把戏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可以,说他是汉奸,却未免太过轻率了。

    沈惟敬是被处决了,从此他就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遭到万世的唾骂。但我们更应该想一想,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听风是风,听雨是雨的万历皇帝,就不应该受到谴责吗?先是一力主和,继而又把责任全都推到石星身上的首辅赵志皋,就不应该受到谴责吗?不懂军事导致大败,而又讳败冒功的杨镐,就不应该受到谴责吗?

    尤其是杨镐,他曾经许诺说只要写信说动日军后退,就会上奏为沈惟敬说话,但这位经略大人食言而肥,不但不肯挽救沈惟敬,反倒弹劾为沈惟敬说话的萧应宫,致使萧应宫被贬官夺职。

    和这些人比较起来,沈惟敬实在不值得我们痛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反而应该受到人们的同情。终究,他只是被无情的历史大潮卷走的一个可怜的小人物而已。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本文中提到过的其它一些重要人物的下场。

    首先是日本方面,因为失败的侵朝战争,使得原本就摇摇欲坠的丰臣政权很快就彻底崩塌了。丰臣秀吉去世后不久,早就深怀野心的德川家康利用丰臣家中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诱发了著名的关原之战。关原之战中,小西行长从属于敌对德川家康的西军,战败逃亡,因为天主教义严禁自杀而不敢如同传统武士一般切腹,被搜捕出来以后处以极刑。

    内藤如安则在战败后逃回九州,后来投靠了小西行长的老对头加藤清正。其后江户幕府下令严禁天主教,他遂被流放去了马尼拉,最终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客死异乡。

    关原之战以后,德川家康逐渐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也即日本古代最后一个武士政权——江户幕府。1615年,他逼死了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彻底灭亡了丰臣家族。

    宗义智虽是小西行长一党,但却见风使舵,及时倒向了获胜的德川家康。因为宗氏所统治的对马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乃是与朝鲜交涉最便捷的环节,因此德川家康赦免了宗义智,并命其与朝鲜王国签订了和平条约——宗氏此后就作为江户幕府辖下一镇诸侯,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晚期。

    出于对小西行长一派的憎恨,加藤清正是主动上了德川家康的贼船,在关原之战中从属于协助德川家康的东军,战胜后受到封赏。他死于丰臣家族被灭前夕,倒是保全了忠臣的名声——虽然就后世评价,事实上正是加藤清正等丰臣家中武断派大名们亲手把德川家康抬上了高位,并且亲手断绝了丰臣的血脉。

    中国方面,沈惟敬虽被处刑,但仅仅祸及己身,并没有连累家人——他根本没有子嗣,老妻陈淡如则在他入狱后不久便消失了影踪,同样失踪的还有家人、曾一度担任大明朝指挥职衔的沈嘉旺。沈惟敬曾经希望能够衣锦荣归,但事与愿违,他既被朝廷明正典型,平湖沈氏闻讯,立刻便从族谱中抹掉了他的名字。同族晚辈沈德符后来创作一本历史笔记,名叫《万历野获编》,其中记载了相关沈惟敬、沈嘉旺的一些事迹,但只说沈惟敬“浙之平湖人,本名家支属”——是浙江平湖某大家族的分支。

    李如松是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也即沈惟敬在丹溪被捕的同一年,于辽东领兵抵御鞑靼进袭的时候,英勇战死的。宋应昌在离开朝鲜后不久就告老还乡,隐居在杭州孤山,官民称颂他的功绩,在他故居孩儿巷内建造了一座大牌坊,上刻“经略华夷”四个大字。

    左右摇摆的首辅赵志皋在官场上始终屹立不倒,1601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麻贵在离开朝鲜后,回防辽东,被称为一代名将。麻氏家族和李如松的李氏家族在辽东并称为“东李西麻”,煊赫一时,直至明亡。

    至于那位杨镐,前面说过,他后来还在萨尔浒大败于女真军——那是努尔哈赤得以建立后金国,与明朝相抗衡的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也是一大转折点。这次大败以后,杨镐锒铛下狱,并于崇祯二年(1629年)被处以死刑——大明朝也就此走到了穷途末路。


游客
全部评论
半只
1楼 06.08 08:43
一声叹息啊……
感谢作者,写下这些隐没史册间的小人物的故事,虽然这样的故事无边无际,而我们的文字所及有限,但至少曾有人为他发出这样由衷的同情与喟叹。而历史也因此“不再是一条肮脏的河,而是一首久远的歌”……
再次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