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 注册
文字大小
夜间模式
片汤集

作者:齐秋

编辑:气球

《三朝北盟会编》卷221,御铭盾制琴
2023-12-02

《三朝北盟会编》卷221,御铭盾制琴的变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三年二月十一日)上谓大臣曰:“古人琴制不同,各有所属,朕近出意作盾样,以示不忘武备之意。”


《中兴小历》略不同:

上谓宰执曰:“古今琴制不同,各有所寓,朕近出意作盾样,示不忘武备之意。”于是秦桧等称赞。


这个盾样古琴,宋高宗不光做出来了,还赐给大臣。《会编》卷221,洪皓去世后,儿子洪适写的《先君行状》,说洪皓回到南宋后,宋高宗赏赐不少,其中包括:

赐御铭盾制琴一”。

洪适《盘洲文集》也是这几个字。


这个“御铭盾制琴”,在网上几个以许涵度本为底本的《会编》电子版里,是搜不到的,因为许涵度本错成了“御铭【】制琴”,这是因为它参考的四库底本就写成了“赞”字。

许涵度本卷221赞制琴1.jpg

图1,左,《会编》许涵度本“赞”。右,现存四库底本“赞”。

清赵氏小山堂本这处也错为“御铭制琴”。


盾、赞的变化,应该只是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在几个明抄本如王氏本、湖东精舍本、傅馆本中,这处都是正确的“御铭盾制琴”。

明王氏卷221盾制琴2-1.png

图2,几种明抄本都正确


但是翻检各版清抄本《会编》,这处文字还有一个很搞笑的错误。

四库文渊阁本有电子版,搜“御铭赞制琴”,是搜不到的,“御铭盾制琴”也搜不到,能搜到的是“盾制琴”。

文渊阁本无御铭盾制琴2.jpg

图3,文渊阁本,“赐(阙)盾制琴”。

这一版没有“御铭”二字,但知道这里少字,所以也不是依据现存四库底本,应该是早期的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就缺字。


还有另一种写法,有两种清抄本,此处为“赐盾制琴”,“赐”和“盾”连贯。

清上海盾制无御铭.jpg

图4,清抄本一种。


为什么少了两个字?

再看明季氏本此处,图5,仍然是正确的“御盾制琴”,但是!“”字很像是金字旁和“名”分着写的。

明季氏本御铭铭后加.jpg

图5,明季氏本


那么,很有可能清朝以此本为母本的清抄本里,抄写人把这个“御铭”当成了“御名”,于是出现了“御名盾制琴”。

清京都大学御名盾制琴1.jpg

图6,左起,清京都大学本、清勤志馆本、清不不通阁本,都错成“御名盾制琴”。


“御铭”是指皇帝亲自撰写的铭,“御名”是皇帝的名字。

注意勤志馆本,抄写人遵循《会编》惯例,将“御名”小写。


这就很清楚了,清朝人抄写《会编》时,可能把季氏本的“御铭”当成“御名”,以为是哪个宋朝皇帝的名字。

看到“御名”,清朝人处理方式是或者尊重原文,保留这两个字;或者自行发挥,找到相对应的字补上,比如“马御名”改成“马扩”之类;而有的,比如这处“赐御名盾制琴”,抄写人找不到对应的皇帝名字,于是干脆空格(阙)。


再转一道手,再后来的抄本根据这些清抄本抄写时,假如母本是写着“阙”字的,那么把空格去掉,就成了连起来的“赐盾制琴”。


这一处,袁祖安本倒是正确的。

清袁祖安本出版正确.jpg

图7,袁祖安正式出版本、校本

校本处将错误的“名”改成“铭”。


彩蛋:

《会编》清抄本里,还有一种错得更搞笑,抄写人也过于不学无术了~

清不不通阁傅馆郡名盾制蓼.jpg

图8,清抄本一种,“赐郡名盾制蓼”


游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