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轻舟GalaxyCraft
编辑:三宅
今天是法国著名诗人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的诞辰。
作为法国象征主义最重要的诗人之一,马拉美预示并启发了二十世纪几个重要的革命性的文艺流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都可以在他的诗句中寻得滥觞。
那么,关于马拉美,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 马拉美很小的时候,母亲、父亲和姐姐相继离开人世,他成为一个孤儿,由外祖母抚养长大。
· 马拉美曾是一名英语老师,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很贫穷,但他交游广阔,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文人、艺术家交好,包括叶芝、里尔克、瓦莱里、魏尔伦、兰波、罗丹、德彪西等等。
· 马拉美在家中举办的诗歌沙龙,被认为是当时巴黎知识分子活动的中心,而马拉美在其间同时具有法官、国王和小丑的身份。因为沙龙在星期二举行,因此被称为“马拉美的星期二”。
· 因为交际广,马拉美的诗集中颇有一些题献应酬之作,给贵夫人们题扇子,给朋友们写节日祝词,等等,他还将之细心地集结成各种专辑,比如“复活节彩蛋专辑”。
· 事实上马拉美的一部分诗作相当晦涩艰深,他曾说自己遭遇了“诗的危机”,发觉世上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他想要表达的非物质世界的理念,因此他不得不“设计一套新的语言”,区别于日常用语,充满了隐喻、意像、双关和乐感追求,期待读者“灵光一现”的感悟。因此他早期投稿屡屡遭到拒绝,直到因为《牧神的午后》一诗一举成名。
· 马拉美的诗与音乐关系密切,最有名的是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即取材于马拉美的成名作《牧神的午后》。为此巴黎《文学杂志》曾有一期的封面,把马拉美画成人身羊蹄的牧神。
· 马拉美一直被认为是法国最难翻译的诗人之一,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复杂、多层次的性质,而且单词的声音(而不是含义)在他的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马拉美后期的作品甚至表现出超文本的概念,比如他晚年最有名的作品《骰子一掷》,这首诗文字排列方式独特,有意识地使用留白空间,双页被线条分割,字体大小不一,有时呈阶梯状,有时一页仅有一个字或几个字,据说这首诗从来没有以马拉美设想的方式排版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