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轻舟GalaxyCraft
编辑:三宅
今天,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的诞辰。
他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也是“现代戏剧之父”,在他所创造的独特的舞台世界中,既有浪漫的传统抒情史诗,也有先锋的现代实验戏剧。易卜生的戏剧在世界上被演出的次数,仅次于莎士比亚,弗洛伊德认为他足以与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比肩,而萧伯纳更是认为他已经超越了莎士比亚,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
那么,关于易卜生,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 易卜生出生于希恩市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根据记载,他家“与自 十六世纪中期以来在那些泰勒马克郡掌握权力和财富的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当时统治此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几乎所有贵族家庭都有密切的联系”。易卜生自己也曾说:“我的父母都是希恩最受尊敬的家族的成员。”
· 事实上易卜生的父母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关系,他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继父的侄女,尽管这种近亲联姻在当时挪威的精英阶层中并不罕见。但还是有研究者认为父母之间“近于incest”的关系对易卜生影响颇大,所以他的戏剧中经常有incest的情节出现。
· 易卜生小时候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位从小就认识他的邻人回忆说:“他小时候很坏,还打过我们,虽然长大后他变得很英俊,但仍没有人喜欢他,因为他很恶毒。”
· 易卜生回忆自己七岁时家境衰落,但他所谓的“衰落”也只是卖掉城里的花园搬到度假别墅,家里的佣人只剩下四个,其实他家的生活仍相当富裕。而易卜生这样描绘他的童年生活,只是为了营造自己从特权落入困境而后白手起家的神话。后世很多传记作者相信了这样的“神话”,甚至相信他的父亲因为家道中落而酗酒,直至境遇悲惨。但现在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即使他家境衰落,也是非常缓慢的过程,而且始终维持着中产以上的生活水准。
· 易卜生十五岁时辍学,到格里姆斯塔小镇当药剂师学徒,勾引了当地一个姑娘,生了一个儿子。易卜生负担这个儿子的生活直到孩子14岁,但他终生不曾见过这个孩子。
· 之后易卜生打算考个大学(由此可见他辍学并非因为家境贫穷),但没有考取任何一所大学,于是他宣布自己选择当一个剧作家,以写作为生。然后他受雇于挪威剧院,参与了近150部戏剧。尽管他的戏剧写作生涯还不甚成功,但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成为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的创意总监,
· 因为在挪威戏剧界不甚得意,易卜生“自我流放”到意大利,随后去了德国,逐渐声名鹊起。但他几乎每一部戏剧都会引发争议,不仅席卷欧洲,还波及美国。尤其是《玩偶之家》,据说自从瓦格纳之后,就没有任何一部舞台作品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近乎狂热的崇拜和歇斯底里的谩骂。以至于当时一位女士在自家举办的晚宴的邀请函上写“恳请来宾不要提及易卜生先生的新剧”。
· 易卜生也积极参与到自己作品引起的风波中,据说他会读每一篇对自己作品的评论,并与评论家、出版商、剧院导演和报纸编辑积极沟通。《群鬼》上映后,他说自己预料到了作品引起的恐慌,“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没有恐慌,我就没有必要写它了”。
· 易卜生认为自己是一个“客观的社会观察者”,将自己比作“孤独的前哨战士”,在他的戏剧中,冲突不再来自人物性格和命运,而是与社会习俗甚至社会理想的冲突。他自称从不看书,家里所有的书都是给妻子和儿子看的,他只依赖报纸等二手渠道来获取信息、知识和思想。但这也是易卜生为自己创造的神话,他有一种极力掩盖其他作者对自己影响的倾向。
· 易卜生晚年经历了一系列中风,有一次,一位来访者向护士询问他的健康情况,护士说有所好转。易卜生口齿不清地反驳:“恰恰相反。”第二天他就去世了。
· 易卜生唯一合法的儿子西格德·易卜生曾任挪威首相,其子(易卜生的孙子)是一名电影导演,其孙(易卜生的曾孙)曾任外交官。西格德·易卜生的女儿嫁入丹麦最古老的贵族家庭,其子(易卜生的外孙)是丹麦著名演员约恩·比勒,约恩·比勒的女儿贝娅特·比勒也是一名演员,可谓戏剧世家。
· 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时,挪威将这一年定为易卜生年,在奥斯陆建起了培尔金公园,得名于他的戏剧《培尔金》,以纪念易卜生。
· 因为易卜生的家族中有很多外国姻亲,主要是丹麦方面,因为有一种说法是易卜生并非挪威人,而是丹麦人。可想而知挪威学界强烈反对这一说法。
· 自2008年以来,印度德里每一年都会举办“德里易卜生戏剧节”,以易卜生戏剧为主要内容,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语言和风格表演。
· 美国易卜生协会 (ISA) 成立于 1978 年,其宗旨是通过讲座、阅读、表演、会议和出版物,促进对易卜生作品的理解,协会每年都会向所有会员发送《易卜生新闻与评论》。
·易卜生在日本的影响力也很大,对日本现代戏剧的产生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日本戏剧界还曾有过易卜生和莎士比亚谁更能沟通日本戏剧与世界的论战,而学界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易卜生催生了日本现代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