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秋
编辑:气球
初版发于2025年3月7日公号宋史研究资讯,后来又看到几个宗室女的名字,补一下~
宋朝宗室研究,前人论著已有成果,如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何兆泉《两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为中心》、汪圣铎《宋朝宗室制度考略》为综合论著。对皇家玉牒,也有王善军《宋代皇族谱牒考述》,杨印民、林世田《谱牒双璧:国图藏〈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等的介绍。对宗室女群体,有梁敏晴《宋代宗室女群体研究》为综合论述,也有李智萍《宋代宗女婚姻论略》等专题文章。但这些论著大多偏重于宗室男性,或主要谈及宗女的经济、婚姻等方面。
至于张明华《“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熊鸣琴《“入贡式和亲”:宋金“帝姬和亲”事件新探》等以清末伪书《靖康稗史》为主要材料进行的北宋皇族女性专题研究,没有可取之处。
大体而言,前人对宋朝宗室男性的命名规律已经有精准结论,即从北宋中期开始固定联名字辈,在北宋、南宋不同时期增加字辈。宗室子的名字需由朝廷赐名,并写入玉牒。
但以往研究中并没有涉及宗室女的名字,没有提及宗室女群体的命名。在对宋代玉牒研究的文章中,认为《仙源类谱》不记宗女名字,“相当简略,只附于属籍,不书其名,不书其官,已婚者只书某适某人。”[1]
这是根据现存的少量玉牒残卷进行的研究判断。当然,古代女性名字留存相对很少,宗室女出身高贵,名字更难流传,而爬梳各类史料,在只鳞片爪中,也有一些规律。似可认为:
宋朝宗室女的命名与宗室男子一样,大体上按照固定联名字辈取名。是否由朝廷赐名还不确定,但名字写入玉牒应是可以确认的。
宋朝皇族宗室大体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赵匡美三大世系,同时还有同一祖先的保州宗室等。
从北宋中后期,基本确定固定联名字辈。
如宋太祖系:
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宋太宗系:
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赵廷美系:
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古→光→登。赵廷美系的字辈在不同记载略有不同,本文搁置不议。
宗室男子出生后,命名需经朝廷认可并写入玉牒,宋朝玉牒及抄本尚有部分留存,可与史料和今人论著呼应。
本文根据宋人文集、出土墓志等相关史料,整理宋朝宗室女起名规律,抛砖引玉,期待共识。来源大部分为宋人文集和出土墓志,未标明来源的,都引自中华石刻数据库(宋代墓志铭数据库),不再列出每一条目来源。
北宋前中期,宗室字辈还没有完全确认,只有个别宗女名字留存下来。如宋仁宗时期,有几位宗女入道:
赵道正、道升、道仙:三人为姐妹,太和宫道士,道名为皇帝赐名。父赵承训,兄弟名:克勤、克俭、克禋、克孚、克懋。
赵道深:洞真宫道士,兄弟名克淑。“道深”之名来源未知。
赵洞仙、洞深、洞惠:三人为姐妹,延宁宫道士,道名为皇帝赐名。父赵克构。
似乎克字辈的宗女入道的道名也都统一取“道”字。只是北宋的史料留存太少。
南宋到入元以后,有一些宗女名字保留下来,可总结宗女起名规律。
“善”字辈
宗女名:赵善意
父祖字辈:仲忽—士珸—不慮—善意
赵善意是“善”字辈,福建泉州宗室。
见刘克庄《赵孺人墓志铭》,淳祐四年(1245):
“按孺人名善意,曾祖仲忽,检校少师,建节开封府,判大宗正事,赠太师,谥简献。祖士珸,承宣使,知南外宗正事,赠太师,谥忠靖。父不慮,右监门卫大将军,果州防御使,提举明道宫,赠承宣使,新兴郡公。”
“汝”字辈
宗女名:赵汝偕
父祖字辈:士珸—不猜—善兰—汝偕
赵汝偕是“汝”字辈,福建泉州宗室。
见刘克庄《赵安人墓志铭》,淳祐十二年(1253):
“安人名汝偕,系出濮邸,南渡徙晋江。太师、和义郡王谥忠靖士珸之曾孙,武功大夫不猜之孙,武节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善兰、恭人聂氏之女。”
宗女名:赵汝议
父名:赵善临
兄弟名:汝谈,汝谠,汝训,汝诂
见叶适《夫人王氏墓志铭》和《赵孺人墓志铭》。
假冒宗女名:赵汝安
假冒的上一代名:赵善旌
假冒宗子名:赵汝佛
这是一个特殊例子,《清明集》记载了一桩假冒宗室的案子,张喜僧、周三二娘等假冒宗子、宗女,在地方上行骗。其中假宗子名赵汝佛,假宗女名赵汝安,冒认“善”字辈宗室为父。官府“四经宗司”“两经尊长”,“伪妄一节,已自分明”,将这几个人抓了起来。
从此案可知,官府看到宗女“赵汝安”之名,并无异议,显然“善”字辈宗室下一代无论男女都应为“汝”字辈是当时的通识。而宗子、宗女在宗司都有记录,官府为辨明真伪,向宗司申请查证。
“崇”字辈
宗女名:赵崇禧
父祖字辈:士迨—不晦—善誉—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