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花园 小酒馆 飞地
图书馆
文字大小
夜间模式
沧海浮末

作者:赤军

编辑:查内幕

第五章(三)穿越汹涌波涛
2023-05-17

    五月初三,以谢用梓、徐一贯为正副使臣,以沈惟敬为翻译的所谓“明朝使团”,跟随日军后撤到朝鲜半岛东南端的釜山,并于数日后在小西行长、内藤如安等人陪同下,乘坐日舰穿越汹涌波涛,来到了日本的九州岛。

    丰臣秀吉统治日本的根据地是在本州岛中心部的大坂城,后来迁到伏见城,两地距离天皇朝廷所在的京都都很近,但距离朝鲜却太过遥远了,所以战事未开,他就先在北九州修建名护屋城,作为侵略军的后方大本营。丰臣秀吉经常两地来回跑,前几个月在大坂、伏见处理全国政务,后几个月就跑到名护屋来遥控前线战局。

    此前,小西行长写信给丰臣秀吉,请求撤兵和谈的时候,丰臣秀吉就正停留在名护屋。在下达了后退命令以后,他并不急着返回京都附近,而就在名护屋城中安坐,等待明朝使团前来谈判。所以载着沈惟敬等人的日舰才一靠岸,立刻听到鼓乐喧天——为了表示自己请求封贡的诚意,丰臣秀吉特意让军乐队演奏起了中国音乐,欢迎使臣。

    于此同时,丰臣秀吉还要在明使面前展现自己的财雄势厚,以及日军的威武雄壮,特意从港口直到名护屋城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设置了无数盔明甲亮的日本武士。沈惟敬早就存有万一和谈不成就抛骨异域的思想准备,因此并不畏惧,而谢用梓、徐一贯假冒使臣,实际是百战之将,对于这种阵仗也都当春风马耳,毫不在意。

    ——倘若明朝只派来几名文臣,或许真会使丰臣秀吉的奸谋得逞,震撼恐惧之下,在谈判桌上抬不起头来吧。

    丰臣秀吉在名护屋天守(日本式城堡)中大会群臣——大多是割据一方,名义上臣从于他的封建诸侯——并且接待明朝使团。他事先关照,诸侯们都要穿着华丽的礼服,佩金饰银,极尽奢华之能事。

    不仅如此,会场本身也布置得相当华丽——丰臣秀吉出身寒微,少年时代极其贫困,所以在统一日本以后,他就极尽搜刮之能事,追求财富,追求奢靡的生活享受。日本虽然欠缺铜、铁,产金量却不小,再加上丰臣秀吉个人的喜好,通过对外贸易也积累了大量黄金。据说当时世界上将近四分之一的开采出来的黄金都陆续流入日本,进而被纳入丰臣秀吉的囊中去了。

    虽然来自于地大物博的明朝,沈惟敬等人终究不过中级官吏而已,并非大富大贵之辈,目睹名护屋城内各种奢华的装饰,也都不禁有些目眩神摇。只不过谢用梓等人想的是:“倭酋如此财雄势厚,倘若倾国来攻,确实不易在短期内将其彻底击溃。”而沈惟敬却想:“倘若能够与日本贸易,将这些黄金都用铜、铁、丝、瓷交换过来,那该有多好呀……”

    明使以下属会见长官而非臣子会见藩王的礼仪见过了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摆下盛宴,款待沈惟敬一行人,走过了最初的表面形式。随即谈判正式展开,中方的谈判代表当然就是使团正副团长谢用梓和徐一贯,日方的谈判代表并非丰臣秀吉本人,而是一位名叫景辙玄苏的僧侣。


    当时的日本是一个佛教王国——天主教才刚传入,影响范围有限,而本土神道教本身就是地方迷信和佛教的混杂物——超过八成的公卿、武士、百姓全都笃信佛教,再加上周边主要国家,比如中国、朝鲜、琉球等等也都具备浓厚的佛教信仰,所以无论对内谈判还是对外交涉,习惯派遣佛教僧侣担任代表。

    明朝初年,当时日本还正在南北朝混战之际,南朝的怀良亲王和北朝的足利义满先后组建使团向明太祖、建文皇帝、永乐皇帝进贡,使团的正团长无一例外就都是僧侣。

    至于这位景辙玄苏,号仙巢,是临济宗的高僧,同时也是北九州贸易城市博多圣福寺的主持。1580年,对马藩主宗义调曾找上门来,请他担任本家与朝鲜交涉的外交僧。

    对马岛在九州西北方,就整个日本来说,距离朝鲜和中国都最近,数百年来由宗氏一门所统治。正因如此,宗氏长期从事对中国和对朝鲜的走私贸易,迫切需要与中、朝交涉,建立正式的官方友好关系,开通真正的官方贸易渠道。小西行长虽然是商人出身,但也要在受封北九州宇土,进而侵入朝鲜以后,才开始考虑到海外贸易的问题,而宗氏的大家长宗义调产生类似想法,不知道要比小西行长早了多少年。

    所以当丰臣秀吉起意入侵朝鲜以后,宗义调就急忙派景辙玄苏去面见小西行长,进而通过小西行长游说丰臣秀吉,请求通过外交方式和平地解决争端,不必妄起刀兵,以致彻底断绝了贸易通路。虽然景辙玄苏最终并没能说服丰臣秀吉,侵略战争还是打响了,但这位临济宗高僧的外交才能却被丰臣秀吉一眼相中,从此把他留在身边。

    派遣本就与朝鲜人有过多次交往甚至是交涉的景辙玄苏去主导谈判,在丰臣秀吉想来,那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沈惟敬是中国人,又通晓日语,本来由他在谈判桌上担任翻译也是最合适的,但作为宋应昌的代表而非真正明朝朝廷代表的谢用梓和徐一贯却根本瞧不起他,更不信任他,宁可选择“手谈”的方式。

    日本佛教主要从中国传来,各种典籍的原本也都是中文的,所以佛教僧侣大多能够阅读中文,懂汉字、通语法,甚至于能做汉诗。景辙玄苏也是如此,他虽然无法直接与明使交谈,却可以用写字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无声的谈判就此展开了。


    谈判一开始,谢用梓、徐一贯就写字直接质问:“汝等若果有诚意议和,为何大军十万仍盘踞朝鲜南部,不肯尽数撤走呢?”

    早就由丰臣秀吉密授机宜的景辙玄苏立刻回复,狡辩道:“那是因为我军在后退过程中遭到朝鲜暴民的袭击,故此立砦自卫而已。”

    谢用梓继续质问:“朝鲜王既还王京,我等既赴日和议,自然不会再有暴民袭击,汝等不肯立刻撤离,更待何时?”

    景辙玄苏一看无可抵赖,就转变话题,把引发战争的罪过全都推到朝鲜人头上,说关白本愿与明朝友好贸易,请求朝鲜国王代向北京陈奏,但朝鲜国王阳奉阴违,一连三年就是拖着不肯给办,为此日方才不得已而动武。

    谢用梓根本没兴趣和对方探讨战争的起因、责任问题,他的目的很明确,只是要催促日军尽快撤出朝鲜半岛,所以即刻又把话题给扯了回来,着着紧逼。沈惟敬一看情况不妙,再这么顶牛下去,根本说不拢,谈判将会破裂,于是赶紧给小西行长使了个眼色,各自站出来打圆场。

    谢用梓和徐一贯两人都是武将,根本不懂外交谈判,只知道步步进逼,而丝毫也不懂谈判桌上的技巧。从来外交谈判就是要先抢占道德至高点,然后就双方的需求进行磋商,达成一定妥协,但他们完全忽略日本对朝鲜的不宣而战,日本对明朝藩属国的突然进攻,忽略对朝作战也就等于对明朝宣战,光咬住日军退兵的问题死不松嘴。照此下去,谈判根本就不可能达成任何结果啊。

    沈惟敬提醒两人说:“日军定不肯毫无所得便撤出朝鲜,且先听听他们的要求,再好逐一应对。”同时小西行长也悄悄告诉景辙玄苏:“和议不成,则封贡不行,封贡不行,战事还会重开,这不是关白大人乐意看到的。宁可在表面上做些让步,也希望您能够和明朝达成协议。”

    景辙玄苏本来就是反对侵朝战争的,于是在小西行长的授意下,他打算尽可能地让步,以使明朝答应封贡的请求。就这样,中日之间的第一轮谈判终于顺利完成,随即使团带着和议草案扬帆回朝,准备进呈北京去获取批准。为了听取回复,小西行长还特意派遣内藤如安随同前往。



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全部评论
首页 图书馆 网站协议 TOP
京公安网备0000000000000号 沪ICP备2022004120号 Powered by C&W s island bui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