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军
编辑:查内幕
胡宗宪密令平湖沈氏挑拨降倭之间的关系,以便官兵进剿,沈氏长老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长年跟倭寇打交道的沈惟敬。青年时代的沈惟敬头脑清晰,胆子也大,于是他设下秘计,打算配合官军,将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真倭也好,假倭也罢,全都杀个干干净净。
计划进行得出乎意料之外的顺利,陈、麻降倭见了信果然鼓噪起来,当晚各执兵器,直逼西庄。徐海从睡梦中惊醒,急忙搂着两名爱妾夺路而逃——但沈惟敬早就率领沈庄庄丁堵住了前后大门,并且亲自挺着长矛,一矛刺中徐海的心口。徐海身负重伤,被迫退回屋内,召集部下抵御。三股降倭就在星光下厮杀了整整一晚,死伤将近半数,连庄中那条小河都被鲜血给染红了。
天才放亮,胡宗宪就率领两万官兵前来,把沈庄团团围住。徐海慌不择路,跃入河中——他的水性本来很好,但胸口负了重伤,受冷水一激,血流不止,还没能游出沈庄就沉了底。沈惟敬亲自潜入水中,割取了徐海的首级交给沈惟锜,再由沈惟锜跪献给了胡宗宪。
最终,曾经豪华而坚固的沈庄在战火中被烧为白地,两千两百余名降倭尽数被歼,没有一人漏网——不,事实上还是逃走了一个,那就是相助沈惟敬煽动陈、麻降倭的陈克庄,械斗一起,沈惟敬就把他悄悄接出庄外,并且换穿上了沈庄庄丁的服饰。陈克庄是温州人,但只要他闭口不言,谁都不会起疑心的。
沈庄大捷以后,平湖的士绅们联合出资修刻了一块石碑,请南京太仆寺少卿孙植撰文,以纪念这场大胜仗。石碑立在平湖县城东门内,名为“平海寇碑”,其中歌颂了赵文华、胡宗宪,以及浙江巡抚阮鹗(也是严党,赵文华之亲信)等官员的指挥之功,称赞了徐渭、罗龙文、沈惟锜等幕宾或当地士绅的襄助之力——当然,不可能记载始终隐藏在黑暗中的沈惟敬的功劳。
受不受赞颂,上不上石碑,对于沈惟敬来说并不重要,他仍然殷切期盼着胡总督可以再招降汪直,彻底平灭倭寇,同时也利用汪直来游说朝廷解除禁海之令。
杀死徐海、陈东、麻叶,势必会引发汪直的疑窦。为了迫使汪直俯首来降,胡宗宪、徐渭等人可谓费尽了心机,前后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终于说服汪直送还所扣押的蒋州,并且回国来与胡总督见上一面。
仍然心存疑虑的汪直亲率精兵数千,乘坐数艘巨大的海船,浩浩荡荡有备而来,停泊在舟山的岑港。胡宗宪一方面调兵遣将,严密戒备,另方面派通事夏正前去接人和谈判,希望汪直一人上岸来和自己会面。但是汪直虽然放了蒋州,却坚持要求胡宗宪到自己的船上来。
胡宗宪就算胆子再大,倭寇的船他也是坚决不能去的。
怎么办才好呢?胡宗宪反复谋划,终于决定派遣一名姓王的千户装扮成卖菜的商贩,前去倭船上接近汪直,这位王千户谈吐高雅,仿佛是藏于乡间的隐士,几番交谈之下,赢得了汪直的赞赏和信任。于是某日晚间,王千户就邀请汪直到自己的小船上来饮酒恳谈,汪直不疑有它,欣然前往。
酒酣耳热之际,王千户暗中叫船夫把缆绳解开,顺水而西,漂到了大陆岸边。胡宗宪就在正在海岸边等着呢,他不穿官服,青衣小帽地只携带了几名保镖就昂然踏上船去。汪直见到来人,疑惑地问王千户:“这位是您的朋友吗?”胡宗宪仰天大笑:“在下胡宗宪。汪船主,咱们终于见面了。”
胡宗宪向汪直坦露心迹,申明他确实想要赦免汪直等人,从而促使朝廷解除禁海令,允许海上自由贸易,绝非诱杀之计。这个时候汪直已如笼中之鸟,只要胡宗宪一声令下,保镖们立刻就能将其擒下,但胡宗宪所谋求的是更长远的利益,所以会谈结束后就弃舟登岸,任由汪直乘坐小船离开,返回自己的倭船。
汪直一则感佩胡宗宪的胆识和诚意,另方面能够结束刀头舔血、胆战心惊的日子,回复他商人的老本行,也是他一直期盼之事。于是表示愿意派养子汪滶跟胡宗宪回去,商讨归降的细节问题。
胡宗宪去见了汪直一面,带回一个汪滶来,随即就展开了对汪滶的强大心理攻势。他首先把汪滶当成自己子侄辈一样盛情款待,每天晚上都安排在自己身边,同室而眠。某一晚,胡宗宪出门宴客,大醉而归,吐得床上、被褥上到处都是,汪滶收拾干净床铺,扶他躺下,然后连推了好几下,胡总督似乎真是醉得深了,睡得沉了,竟然酣声如雷,毫无醒转的迹象。
汪滶见此情景,就悄悄跳下床来,蹑手蹑脚来到胡宗宪的书桌前,点亮灯烛,蘸饱了墨汁,把桌案上数篇文件全都抄录在自己的长袍内襟上。
这些文件,既包括胡宗宪上奏朝廷请求赦免汪直一党的表章草稿,也包括麾下诸将请求速速进兵剿灭汪直的请战书——当然,那都是胡宗宪预先安排好的。他故意装作酒醉,任由汪滶把这些文件抄录给汪直,一则以安其心,另方面也逼迫和威吓他:若再拿不定主意,休怪我翻脸无情,派兵进剿。
就这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汪直终于下定了决心,只带了两名随从就坦然登岸,来向胡宗宪,也是向大明王朝请降。
胡宗宪的理想,似乎即将达成,而沈惟敬等人长年的期盼,似乎也将变成可喜的现实了。然而其后事态的发展,却是所有人都始料所不及的。
汪直归降以后,胡宗宪一方面上奏朝廷,请赦汪直之罪,同时派人护送汪直前往杭州去觐见巡按御史王本固,但王本固不与胡宗宪商议就擅自逮捕了汪直,并且上疏要求严惩。一时间朝议汹汹,都说胡宗宪请赦汪直,乃是养寇纵寇之举,其心可诛,还有人子虚乌有地揭发说胡宗宪受了汪直的贿赂,就连他的总后台严氏父子也写信来责问。胡宗宪为了保住禄位,万般无奈之下,赶紧见风转舵,重新上奏请斩汪直,只宽赦从犯——于是汪直于嘉靖三十八年冬被斩首于杭州市上。
汪直所部倭寇的灭亡,再加上沈庄被焚,给平湖沈氏造成了沉重打击,从此以后,他们再也难以勾通日本私商,搞海上走私贸易了,沈惟敬失去了一直肩负的重任,只好白吃着家族存粮,整天在平湖城内外四处闲逛。沈庄大捷那一年,他才三十五岁,血气方刚,闲必生事——朱国祚说他是“乡曲无赖”,这个恶名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然而沈惟敬、沈惟锜,以及平湖沈氏的很多人依然抱持着万一的希望,希望在胡总督的努力下,有朝一日可以起码放松禁海令,使沈氏得以重操商贸事业,家族也可再获兴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父子倒台,随即在新任首辅徐阶的指使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同严嵩等十条罪状弹劾胡宗宪,导致胡宗宪被罢免一切职务,押送回京。嘉靖皇帝念及胡宗宪剿倭之功,免其死罪,革职为民。
三年后,最坏的消息终于传来了,罗龙文作为严党被抄家斩首,牵连到胡宗宪,使得胡宗宪再次被捕入京,押入大牢。胡宗宪自知不免,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享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是冤枉的吗?他确实剿倭有功,但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同严嵩也确实是事实,任何一款都足以治他的死罪,能够多苟活三年,已经是万千之幸了。他是明朝中叶难得的能吏,但绝对不是一名好官、清官。
据说当徐海跳河前,曾经高呼“翠翘误我”。其后王翠翘被擒,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再请求出家为尼,胡宗宪仍然不许,反要把她许配给一名小兵。王翠翘嚎啕大哭,责备胡宗宪:“你诛杀降顺之人,把天道置于何地啊?!”愤然投海自杀。
王翠翘与徐海的悲剧故事,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同情,从此广为流传,被改编成多种文艺作品——倭寇和妓女受到歌颂,大明朝的高官胡宗宪反而遭受挞伐,可见胡宗宪除了剿倭有功外,在百姓心目中的分量实在是太轻了。
只是胡宗宪被杀,罗龙文被杀,徐渭从此疯颠,“平海寇碑”也被刮烂推倒,放松禁海令的幻想和平湖沈氏复兴的希望,就此彻底化为了泡影。